久用高血壓等藥二手Manitowoc物要定期查腎功能。IC供圖記者 楊蔚然
  通訊員 秦璐預防癌症食物 齊鐵莉
  指導專家長沙市中心醫院腎預防癌症須知病風濕科
  李室內設計芊主任、副主任醫師
  文銳副台灣褐藻醣膠主任醫師
  【核心提示】
  3月14日是第九屆世界腎臟病日,主題是“防治老年慢性腎臟病”。
  專家介紹,當前,慢性腎臟病已有簡單易行的篩查指標,能夠清楚地瞭解自己腎小球的功能。目前,許多老年人很難發現自己患有慢性腎臟病,一方面是誤認為正常老化現象;另一方面由於疾病的不典型性,忽略了原發病如高血壓、高脂血症、糖尿病、高尿酸血症等對腎髒的影響。
  小毛病一不留神
  變成“病源風暴”
  【典型病例】一年前,70歲的張奶奶發現自己的腿腳和眼睛周圍出現了明顯的浮腫。在家人勸說下,她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腎病風濕科就診兩次,科主任李芊發現老人的尿常規檢查中有蛋白尿+~2+,腎功能正常,考慮為“慢性腎炎”,建議老人服用護腎藥,定期複查。但老人認為是“小問題”,未依從。
  一年後,張奶奶因全身高度浮腫、嚴重貧血、呼吸困難,由救護車再次送至醫院。最終確診為“慢性腎炎、慢性腎功能衰竭、尿毒症、腎性貧血、急性左心衰竭”,經急救才保住了生命,但此後,須維持性透析治療。
  【專家分析】李芊表示:“慢性腎炎,是導致慢性腎臟病最為常見的病因,特別是老年人。”早期的慢性腎炎,通過積極的藥物治療,必要時行腎活檢術明確診斷,治療即可緩解,直至康復。但若聽之任之,病情可能會快速發展,變成尿毒症,危及生命。
  長期貧血找病源
  “腎功能”不容忽視
  【典型病例】吳大爺退休後很少出門,常覺疲勞,食欲不振,其兒子便帶父親到醫院看病。
  檢查結果顯示,吳大爺有貧血癥狀,且經過一段時間治療仍不見好轉。朋友建議老人到醫院查腎功能。結果讓父子倆大吃一驚,吳大爺不僅有長期貧血癥狀,而且還有尿毒症。
  【專家分析】腎性貧血是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常見併發症。很多老人因為沒有明確的腎臟病史,又從未做過尿液檢查,等臉色蒼白了才到醫院就診,結果易被誤診為缺鐵性貧血。
  腎性貧血,會發生在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各個階段,主要是由於慢性腎功能衰竭,腎臟產生並分泌的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,並逐漸導致腎性貧血。
  因此,在生活中,人們應留心發現腎臟病隱蔽的早期癥狀,這些癥狀可能表現在人體的其他器官,如胃口差、貧血、血壓高等。因此,長期貧血不愈者,不可忽視腎功能的檢查。
  糖尿病引發慢性腎病,年輕人也會發生
  【典型病例】25歲的長沙女性劉婷(化名),10歲時被診斷為“1型糖尿病”,一直用胰島素降糖治療,卻沒有系統地監測血糖,仗著自己年輕。
  15年後,劉婷卻因“多飲、多尿,雙下肢浮腫、肢端麻木1年餘,加重並顏面部浮腫1月”入院,被診斷為“糖尿病腎病四期、繼發性腎病綜合徵、慢性腎功能不全、腎性高血壓、腎性貧血”。結果顯示,劉婷的腎功能明顯受損,體內白蛋白含量已不足正常人的一半。
  【專家分析】“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,長期的高血糖狀態,可導致多種慢性併發症,糖尿病腎病為糖尿病患者最常見、且嚴重的微血管併發症之一。”李芊表示,糖尿病腎病早期無明顯臨床癥狀,患者常易忽視。
  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、病史較長,且不做定期檢測的糖尿病患者,常因此而錯過早期干預的時機,導致患者從最初的微量蛋白尿,發展到顯性蛋白尿,甚至腎病綜合徵,進而影響腎功能,最終發展至尿毒症,危害生命。
  高血壓與腎臟病,常手拉手相伴到老
  【典型病例】65歲的王伯伯,有高血壓9年病史,一直服用降壓藥,但血壓波動在130-160/80-100mmHg之間。4年前,王伯伯開始夜尿增多。
  後來,王伯伯來長沙市中心醫院檢查時發現腎功能下降,血肌酐值上升。現在每月定期在醫院複查,嚴格控制血壓,按時服用護腎和腸道排毒藥物,隨後病情明顯好轉。
  【專家分析】像王伯伯一樣的患者,血壓控制不好,又不註意檢測時,很可能在5至8年後導致腎功能下降。同時,腎臟只剩下不到50%的功能,腎臟損傷已不可逆轉,只能進行維持性治療。
  高血壓和腎臟病,被認為是最易相伴出現的一組疾病。慢性腎病患者常存在高血壓,而長期高血壓又會引起全身小動脈硬化,從而導致多臟器損害,其中包括腎損害。
  早期高血壓腎損害患者,一般無癥狀,之後逐漸出現微量白蛋白尿、夜尿增多等癥狀,中晚期則可出現尿蛋白增多、腎功能不全和尿毒症。因此,高血壓患者應定期查尿常規、腎功能、尿微量白蛋白等,以便早期發現腎損害問題。
  (原標題:慢性腎病揪出背後“隱秘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j23gjspm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